緬懷荷李活道與中央警署

*鄭寶鴻 | 2010年10月

荷李活道,是開闢於1841年的一條半山馬路,其命名是源於在這一帶繁殖的冬青樹Holly-Wood。其範圍是由東面的石板街(砵甸乍街)迄至西面的皇后大道西,即英軍升旗處之佔領角(大笪地)的西端。

撰文:鄭寶鴻

  荷李活道的起點處於1864年建成第二代的中央警署。警署的前方曾有一條宣惠里,內有五幢屋宇。而宣惠里前的荷李活道6至12號亦有五幢屋宇,由「萬記洋行」所經營,曾於1907年登報招租。這組共十幢的屋宇於1919年改建為中央警署的擴建新翼大樓,宣惠里亦從此消失。 

泊位仲差三尺半?

  其前面的荷李活道,於1950年代為駕駛執照試場的起點,當時的「考牌官」亦為警務人員。「泊位仲差三尺半(指$350)」的「金句」,便在當地廣為流傳,因當尚未有ICAC。

  警署西鄰的些利街口,為第一代《文滙報》的社址。再過則有兩間名為貴如及瑞華(瑞香)的地痞茶居。接近泥街(依利近街)處,有一間開業於1910年代(現仍營業)的振隆米舖,其貼鄰為「獨沽一味──調經丸」的天喜堂。其對面的地段,則為倫敦傳道堂及雅麗氏醫院。


華人風月場所區?

  過了鴨巴甸街則為1889年落成的第二代中央書院(皇仁書院),其對面與城隍街交界的第一代建築物則改為庇理羅士女書院。 

  過了城街則為開業於1925年的《華僑日報》。再過則為孔聖堂(現為小學),其鄰是約始建於1842年的文武廟。 

  過了文武廟的一段荷李活道迄至普慶坊為華人的風月場所「太平山娼院」區。1894年鼠疫爆發後,才遷至以水坑口街為中心點的「水坑口妓寨」區。在這一帶,茶樓酒館林立,有一兩間茶居如「陳財記」等,一直經營至1960年代才結束。

  水坑口以西的「佔領角」於1890年發展為華人休憩場所的「大笪地」,曾於1932年改建。早於1841年,一間為「屈臣氏」前身的「香港大藥房」便在佔領角設。「大笪地」於1970年代曾作「荷李活道街市」,現時則為「荷李活道公園」。

  至於荷李活道盡頭與皇后大道西交界處,有一間法國酒店。1874年甲戌風災後,曾作為臨時國家醫院。 

圖片說明


荷李活道的文武廟,約1915年


荷李活道旁的域多利監獄,約1905年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