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維多利亞女皇的建設

*鄭寶鴻 | 2008年10月

  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於1837年登位,其統治迄至她於1901年逝世為止。香港島及九龍半島的割讓,與及新界的租借,皆於其統治期間發生。 

  早期的中環街市,亦位於中區的現址,不過規模小得多,只有現時的三分之一,四周被樓宇所包圍,只靠一小巷進出。

第一代滙豐位於獲利街

  1887年,是女皇登位50周年金禧。為表慶祝,當局拆卸中環街市兩旁的多幢樓宇,開闢「Queen Victoria 域多利皇后(實為皇帝)街」及「Jubilee 租庇利(意為慶典)街」。而中環街市亦得以「重見天日」。俟後街市曾歷兩次重建,分別於1895及1938年落成。

  1894年,當局決定在滙豐銀行及其東鄰,即第一代大會堂對出之新填海地段上,興建一花崗石寶亭,內置一女皇像,以紀念她登位60周年鑽禧。於1896年由港督主持揭幕,並有盛大的閱兵儀式。銅像置於遮打道的中心,周遭的地段為「皇后像廣場」。

  廣場的大部分地段為滙豐銀行所有。當中設有一條「Wardley獲利(早期譯作域厘)街」,因第一代滙豐的辦公樓,亦名為「域厘行Wardley House」。

  為紀念鑽禧,當局亦開闢一條由堅尼地城至石排灣的「維多利亞慶典道Victoria Jubilee Road」,(名稱後來縮短為域多利道),以紓緩薄扶林道的交通。 

維多利亞是女皇非皇后

  1897年,當局於皇后像廣場對開處建一「域厘碼頭」。1898年接辦的天星小輪,亦用此碼頭上落客。數年後才改用雪廠街碼頭。域厘碼頭於1925年改建為第一的「皇后碼頭」。

  1902年7月,置於皇后像廣場,由富商遮打捐出的英皇子干諾公爵(他為1889年的中西區填海奠基)銅像,舉行揭幕。該像後來移往干諾道中與畢打街交界。不過,陸續有多座銅像「進駐」此廣場的四周,包括女皇的兒子愛德華七世及孫喬治五世伉儷等,此外,還有一座和平女神像及現時仍「一士諤諤」矗立於廣場的滙豐大班昃臣爵士像。

  所有銅像於日佔期的「獻銅運動」中被運往日本。戰後,只有維多利亞女皇像、昃臣像及銀行的銅獅被尋回,女皇像改置於1950年代填海而成的維園。 

  有關維多利亞女皇最偉大的建設則首推1841年開闢的皇后大道中、東及西,不過女皇亦被錯譯為皇后。

圖片說明


位於遮打道正中的寶亭內之維多利亞女皇像,約1910年。


約1925年皇后像廣場及維女皇像(左),亞力山大皇后像及和平女神像(右)。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