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「貓街」之稱的摩羅街

*鄭寶鴻 | 2008年10月

  1844年,香港警隊正式成立,由71名歐籍、51名華籍及46名印籍警員所組成。當時的警署位於上環差館上街與普義街交界。而由Lascar兵團組成的印警,宿舍則位於警署附近的Upper 及Lower Lascar Row,中文名字為摩羅上街及摩羅下街。起點皆為樓梯街。摩羅上街的盡頭為西街,而下街的盡頭為水坑口街。1860年代,印警隨同警署遷往中環荷李活道,摩羅街發展為華人居住區。 

20世紀為販賣「老鼠貨」之地

  早期的樓梯街,靠近摩羅下街與皇后大道中的一段由於建有屋宇而不能直通。受到1894年太平山街疫症的影響,這組位於樓梯街,連同摩羅上街的多幢樓宇被清拆後,樓梯街才可通至皇后大道中。

  回說摩羅街,於20世紀初,已為販賣「老鼠貨」(賊贓)的著腳點,逐漸發展為古董、雜架、二手貨的中心,多年來,流傳了不少精明的「貓」,在此捕捉到「老鼠」(指購得廉價的寶物)的故事,因此,摩羅下街又被稱為「貓街Cat Street」。

皮鞋及皮具店曾坐落於此 

  戰後,摩羅街更熱鬧,除古玩雜貨外,不少人在此找尋他們的喜好,包括舊音響用品如留聲機、唱機、收音機等,還有手表、墨水筆,以至舊衣物、皮鞋,甚至雨衣、雨傘等。在摩羅上街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行業,如製造及維修人力車及各類手推車,量重的天秤,厘戥及秤的製作坊。

  摩羅下街則有20至30間皮鞋皮具的用品店,為港島的集中地。接近西街處則有一間罕見製造「明紗燈籠」的永昌號,各色燈籠在店內外大量懸掛,蔚為其觀。在永昌號旁,有一間電燈公司的收費站,整天都排着人龍。靠近水坑口街的一段則有四五座大牌檔,附近的店舖全為售賣布疋者。 

  於1960年代,接近樓梯街的一段摩羅下街,有多間唱片店及檔口,成為港島的唱片集中地。摩羅上下街的全盛時期為1970年代初。這區於1974年進行市區重建,上下兩街的舊樓幾全被拆卸,風貌全失。而大部分摩羅下街亦告消失,原來連接附近的地段闢建為可以行車的「樂古道」。

圖片說明


由樓梯街西望摩羅上街,約1965年。


由西街望摩羅上街,約1970年。 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