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茶餐廳說起

*鄭寶鴻 | 2008年07月

  茶餐廳,現時遍布港九新界,所供應的飲品和食物,中西兼備,包羅萬有,普羅大眾趨之若鶩,形成一新興的飲食文化和潮流。 

19世紀只有「西菜館」

  在19世紀,香港只有當時稱為「西菜館」的西餐廳,不少是位於酒店內。1895年,一間由華人經營,位於皇后大道中148號的鹿角酒店,便提供每客$1的大餐。而一間位於擺花街與砵甸乍街交界的「杏讌樓西菜館」,更是孫中山先生會晤革命志士的地方。

  更高級之餐廳則設於畢打街的「香港大酒店」(現中建大廈),在有證券交易所之前,該餐廳為眾所周知的股份交易場地。

  自1900年代起,更多餐廳在港島開設,當中包括位於「交易行」(德輔道中連卡佛公司所在)的威士文(或譯作聰明人)、皇后大道中的勝斯、美都、占美、以及由菲律賓返港的華僑所經營的「馬玉山」等。此外亦有多間位於砵甸乍街、士丹利街和威靈頓街,供應全餐,常餐甚至散餐,各適其適。 

  同時,各大街小巷亦有不少冰室或稱飲冰室的設立,包括位於華人行的「美利權」,在德輔道中開設而有三四間分店,由張吉盛經營的「安樂園等」。 

戰前出現飲冰室

  日佔時期,不少餐廳易名經營,如「艾菲餐室」改為「野竹飯店」、「威士文餐室」改為「富士食堂」、「加拿大餐室」改為「香島餐室」等。

  經歷過這段黑暗時期,戰後,不少餐室和飲冰室又在港九各地開設。不少於戰前停業者重張旗鼓,除傳統西餐外,俄國餐室亦不少。除了戰前的「京滬」外,還有「雄雞」、「車厘哥夫」等。此外,亦有經營馬來食品及海南雞飯的餐室如「華人」。至於供應平民化的飲品如西冷紅茶、檀島咖啡、飲冰、雪糕的冰室,數量更多了。 

  自1950年代起,港九開始出現將餐室與冰室共冶一爐的「茶餐廳」,他們的業務,由傳統的西式餐飲逐漸「入侵」至中式飯店的範圍,由早期的「豉油西餐」一直發展至包括雲吞麵、魚蛋粉、燒鵝瀨以至乾炒牛河等。再進一步發展至晚飯小菜,包含了中西文化,成為香港最具特色的食肆。 

圖片說明


約1930年的租卑利街,右方可見一間「桃香園咖啡室」


約1964年由西港城望德輔道中。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