佐敦道原名為「第六街」

*鄭寶鴻 | 2009年05月

新填地上六條街

  1880年代,當局將位於油蔴地天后廟以南,白加士街及官涌山旁的一個沼澤海灣填平,並進行填海,海岸線由差館街(上海

街)伸延至新填地街。1900年再由新填地街起填海,於1904年完成,新海岸線為渡船街。 

  早於1880年代,當局在沼澤海灣的新填地上開闢六條街道,計為第一街(1909年,下同, 改名為甘肅街)、第二街(北海街)

、第三街(西貢街)、第四街(寧波街)、第五街(南京街)及第六街(佐敦道)。

  1903 年,當局擴建第六街,並將其伸延以連接新開闢的加士居道,逐漸,第六街發展為一條處於交通要衝的通衢大道。1909

年,以一位政府醫官佐敦醫生的姓氏作為新街名。 

官涌山夷平闢街道

  早於1892手,有一座煤氣鼓設於佐敦道,地點為介乎炮台街至上海街的一段,其背後為南京街。1921年,有一座碼頭設於佐

敦道,供「九龍四約街坊小輪公司」的小輪碇泊,往來昂船洲的泳灘。到了1933年,改建為一座新碼頭,供往來中環的汽車渡海

小輪及灣仔的小輪停泊。這碼頭於1994年拆卸,供填海開闢現時「西九龍」的地段。 

  碼頭旁有一座「九龍倉」的棉花倉,於1960年代初拆卸,以興建「文英」、「文華」及「文蔚」等的八座住宅大廈。

  先前提及的官涌山,在開埠初期有一座「臨衝炮台」,於1896年,官涌山夷平後,附近則開闢一條炮台街。1935年,為英皇

佐治五世登位銀禧,當局在官涌山的遺址開闢一座「佐治五世公園」。 

「裕華」前身為別墅

  煤氣鼓於1950年代拆卸,當局在原址南京街處建立一間官立學校。至於面向佐敦道的一方,則興建了「保文」及「統一」等

住宅大廈。在統一大廈斜對面,約於1950年,興建了一間快樂戲院。此外,不少茶樓在佐敦道開設,包括龍如、美化、統一、雲

天、千秋及豪華等。 

  在佐敦道與彌敦道交界,有一座為地標的古老別墅,於1974年被拆卸,興建為現「裕華國貨」所在的嘉賓大廈。

  在佐敦道與加士居道交界,有一「石筆形」的紀念碑,直到戰後,由尖沙咀至加士居道之10號巴士線,就以「紀念碑」為終

站名稱。 

圖片說明


約1970年的佐敦道碼頭。


佐敦道的「雲天」及「美化樓」(右邊雙層巴士旁)1960年。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