雀仔橋由來

*鄭寶鴻 | 2010年10月

  1843年,一間「海員醫院」在雀仔橋的頂端與醫院道間開設。香港的第一宗外科手術,就是於1848年在這間醫院,用哥羅芳作麻醉劑,由當時負盛名的哈蘭W. HARLAND醫生施行。 

  同年,海員醫院遷往灣仔現律敦治醫院的位置,原址改為香港第一間公立醫院的「國家醫院CIVIL HOSPITAL」。不過,到了1864年才接受華人診治。 

  這醫院被1874年的「甲戌風災」所吹毀,數年後才重建落成。到了1950年,再度改建為現時的「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」。為方便醫院的病人和坊眾,當局於1911年在橋底設立一間地下公廁,,到了1990年才停用。 


故衣舖成行成市

  雀仔橋對開的皇后大道西原為海旁馬路,1851年12月28日的沖天大火焚毀了四百多間房屋,災場範圍是由中環永和街伸延至此一帶。事後,當局將燒毀的磚瓦木石作堆填物,在災場對開的海灣進行填海,開闢了華人商業區的多條街道,包括稱為「南北行街」的文咸街、蘇杭街、摩利臣街、高陞街及稍後的永樂街等。

  1870年代,一間古典形式的「高陞戲園」在雀仔橋對面的甘雨街旁落成,成為華人的娛樂場所。1928年曾予重建,到了1971年才結業拆卸。 

  雀仔橋的對開處,曾有一列鐵行輪船公司的貨倉,其旁有一條修打蘭街,就以鐵行主席的姓氏(他亦為滙豐銀行創辦人之一)而命名。 

  由1900年代起,這一帶逐漸演變為華人的住宅。在日佔前後,這一帶的店舖多為經營「拆當」(向當舖購入「斷當,即過期未贖」)衣物及首飾鐘表的「故衣舖」,可謂「成行成市」。到了現時,「成行成市」的已是經營香燭紥作參神用品的店舖,故衣舖反而變為少數。 

  高陞戲園內曾有一間「武昌酒樓」,而其東鄰亦有一間「得男茶樓」,兩者皆負盛名,但亦已消失多年了。 


圖片說明


1989年的雀仔橋。


約1900年的雀仔橋,三角屋頂的建築物為第一代的高陞戲院。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