蟬鳴荔熟

* 黃翠雲 | 2011年04月

  二OO二年六月中,連日來我們兩老的話題都在「蟬」上。因為自從那天晨運的時候聽到「蟬鳴」後,又因為「荔熟」嘗了不少荔枝,所以對「蟬」發生了興趣。我們不斷探討有關「蟬」的典故,熱衷於查字典,翻書籍,搜記憶,兩老的生活平添了一番樂趣。 

  蟬:昆蟲名,頭短翅透明,色灰褐或背綠青色的,有斑紋,雄的腹部有發聲器,夏日鳴聲很大,俗名「知了」。蟬只呼吸空氣,飲露水而不吃任何東西就能生存。蜩螗是蟬的別名,蟬的鳴聲嘈雜,故用以比喻紛亂,例如,國事蜩螗。螓是蟬的一種,額闊而方。「螓首」是比喻婦女頭額。例如,螓首蛾眉,比喻婦人容貎美麗。與蟬有關的用語還有:噤若寒蟬、寒蟬效應、金蟬脫殼、螳螂捕蟬黃雀在後、蟬蛻(比喻解脫的意思)、秋蟬(秋天的蟬不再鳴叫)、蟬寂(佛家坐禪般「禪寂」不動)、蟬聯(繼續聯接下去的意思)、玉蟬(古玉的型製)……。

  玉蟬是古玉制式的一類,分有三種:佩蟬、冠蟬、唅蟬。

  佩蟬:佩戴用的叫佩蟬,佩戴的目的,取其清高。故佩蟬以示出眾、清高。後漢書「輿服志」說:「蟬居高飲潔,取其清高飲露而不食」,西晉的陲機在「寒蟬賦」中指出蟬有五德,便是文清廉儉信。「頭上有綏,則其文也,食氣飲露,則其清也。黍稷不享,則其廉也。處不巢居,則其儉也。應時守節,則其信也。」可見是反映前人的傳統說法。所以不願同流合污者,則佩蟬,以示清高出眾的意思。
「佩蟬」均在頭頂琢一牛鼻孔,便於佩戴。

  冠蟬:縫在帽子中的蟬,以正衣冠,謂之冠蟬或貂蟬。由頂端往腹部作小斜穿,頭頂與尾端,各琢一洞,便於穿針引線訂於帽沿正中之用。 

  唅蟬:置於死者口內的叫唅蟬。一般都是細小的,無穿洞的。中國人的習俗,不願死者空口而去。古人口中唅玉蟬,今人則含飯,曰「飯唅」。和唅蟬的意義相同。 

  古玉大都是古人的殉葬物,出土後佩戴玩賞,不但不帶邪氣,一般人反而認為有辟邪的功效。 

  老伴玩賞古玉四十有餘年,閒中常與友好者切磋、鑑賞、收藏,樂在其中,遂以「詠古玉」之語,聊以自慰:

自得閒中趣  常參白玉禪  精光流太古  正氣稟先天
會意無容語  隨身有夙緣  開心常撫摩  寶光露眼前
怡情兼養性  願望達心田  辟邪並避凶  卻病又延年
昔人欽此德  君子志彌堅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