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 休

*佚 名 | 2007年05月

  「退休」很難有一個定義,但退休不一定帶來消極的感受,特別是我們不願意聽到如從幕前退居幕後,或由絢爛歸於平淡,活躍歸於寧靜」等比較消極的字眼。其實,在人生歷程中,退休只不過是另一個階段,而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是豐富和多姿多彩的,問題是你有否作好準備,去接受退休生活。

  很可惜,以往我們不大注重退休前的準備及教育,加上缺乏退休人士的生活資料,無從了解他們對退休的觀感及退休對他們身心的影響,以供我們作為退休前準備的參考,使我們難以著手展開這方面的服務。但是,透過我們日常的工作經驗及與老人家的接觸,我們可以概括地了解到退休人士的心境。

  從消極方面來看,由於缺乏老化過程的認識,很多人認為人老了就等於廢物,加上在香港這個比較現實的社會,退休似乎等於長久的失業,失去了賺錢的機會和能力。在現今社會價值觀來看,錢是可以提高個人地位的,既然失去賺錢本能,豈不是成為家庭及社會的負累。所以人到了退休時期,看來似乎是世界末日,「失去能力」四個字經常困擾老人家的心境,對任何事物都不再提起興趣。接受教育嗎?對他們來說是不相稱。善用餘暇嗎?即使有這樣的閒情逸緻,對許多事情也提不起勁,因為體力和心情都不可能應付。一切目前應要做的事,都用盡一切藉口逃避,有些甚至用酗酒、自殺去逃避現實的退休生活。

  從積極方面來看,退休是人生過程的最高峰。人到了退休時期,由於積聚了多年工作經驗及人生處世的精華,到這時候可以說是發揮到淋漓盡致。退休是人生的另一個里程,你可以開始選擇你愛好的生活方式,嘗試各種不同的娛樂、認識另一群新朋友、參加社區的活動,包括義務工作、多接觸鄰居、了解別人的困難、與老人聚談,消除他們與社區的隔膜,組織老人研習會,經常討論社區事務,利用豐富的人生經驗,為社區內的老人服務提供意見,參加成人及老人教育班,盡量利用餘暇,參加有意義的工作。

  其實,老年人和其他年齡的人一樣,需要教育,需要別人的關心,也要去關心別人,需要有社區的照顧和服務社區的機會。但問題卻有兩點:

(一) 老人家也許會懷疑我所提及的積極退休生活方式是否可行,那就要視乎你是否有足夠的退休前準備,要渡過豐富的退休生活,首先要具備足夠的適應能力,不論對外來或內在心境的轉變都能應付自如。退休前教育的目的,是加深退休人士對老化過程的了解和認識,使他們容易接受心理和生理的變化,不致引起過份的惶恐。由此可見,退休前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。

(二) 社區對退休人士的了解和接受。儘管退休人士有充份準備,但如果不獲社區人士接受,又沒有參與服務的機會,一切的準備形同白費。究竟社區人士對老化的過程是否有深刻的認識、對老人的貢獻是否會接受呢?如何去打破老人與社區的隔膜呢?這一切有賴社區人士去商榷,特別是傳播媒介的方針,應否經常把老人家消極的一面戲劇化,博得大眾的同情,抑或描述老人家對社區積極的貢獻、換取社區人士的信心?由於德育培養式微,青年人對老人家的敬重已大不如前,這種態度能否改變過來呢?年青人能否欣賞老人家人生經驗的財富呢?這也是改善社區接受老人家重要的一環。

  教育是人生不可缺乏的,不論在任何環境,以任何形式,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。但可惜,香港的退休前教育起步較遲,不要以為舉行一兩次研討會,就表示有退休教育的存在。我們需要經常的和有系統的課程,透過各志願機構、大學校外課程、各工商業機構的負責人,定期及經常舉辦這種課程,使退休人士對老化過程有更深切的了解。

  由於老年人漸漸増加,一般老人的教育水平比以前高,退休前教育應該要特別推廣,希望透過這個研討會,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,我相信,各志願機構的同工會繼續研究,如何制訂課程、及協助工商機構為其員工安排教育機會,透過傳播媒介,加強老人對社區貢獻的信念,使老人家、甚至今天的你和我有美好、豐富的老年生活。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