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港島火龍

* 衞達明 | 2013年11月

  談起中秋舞火龍,大家當然一致說︰「大坑火龍。」殊不知僻處南區的薄扶林村,中秋也有舞火龍的壯舉。何以大坑聞名,而薄扶林村卻鮮為人知?這都是組織問題,大坑有寬闊的浣紗街,可以搭建觀禮台,而且有社會名人捐獻,傳媒的吹捧,組織者有經驗和眾多街坊參加,甚至遷往他區的坊眾,也於節日回來參與。節目次序,也有很好的安排。例如︰開始時有中英語講述舞火龍的起因和驅除疫症的經過。火龍是由專人紮作的,遍插香火,舞龍的建兒們在施弼街集合。先頭部隊是一隊約20人左右,年約十一、二歲小姑娘,作古裝打扮,頭梳孖髻,身穿彩衣,肩挑一擔花籃,婀娜多姿,蓮步姍姍地,按指示向前遊行。跟著有橫布條,寫著大坑坊眾賀中秋字樣,在浣紗街向上遊行,而火龍舞出時,有一隊打鼓壯士,擂著響亮的鼓聲助威先行,首先去天后古廟朝拜,然後返回浣紗街向各橫街穿插,然後向上遊行,再回觀禮台向長官及嘉賓行禮、舞蹈、打龍餅,最後沿銅鑼灣道舞去維園。不過大坑舞火龍最精彩是農曆八月十四,是剛開始的一天,因為剛剛開始,人強馬壯,揮舞火龍,特別有勁,攝影者大多數於這一天前去拍攝。

  至於薄扶林村的火龍,是由一位中年婦女主持,舞火龍則有吳氏兄弟,火龍是自家紮作的。中秋之夜,沒有光亮的燈光照射,有之,僅在馬路邊的一棟兩層高的樓宇,二樓則有強烈燈光射出,其餘邨屋,一如平時。我因抱病在家,無緣觀看今次火龍舞動。後來友人告訴我︰在晚上九時火龍才出動,邨民和外來圍觀的人太多,影友幾乎擠不出空間讓他們拍攝。火龍沿薄扶林道轉入華富邨華富道,左轉入瀑布灣道,再左轉入公園,沿途有鼓聲和人群喧鬧聲,舞入公園後進瀑布的左邊小平台上,將火龍投入海中,這叫龍歸蒼海,節目亦至此結束。薄扶林村祗有中秋節正日這一天舞火龍,不像大坑舞龍連續三晚。今天乍聞薄扶林村,被聯合國文教組織選為「中國香港文化遺產」,也許薄扶林村,明年有更精彩的表演。

  關於薄扶林村,是位於薄扶林水塘的山谷處,所以村屋低於馬路約十呎、八呎。邨內有闊約丈餘的露天水渠,水流從馬路底下的孔道,經上下碧瑤灣的左邊,奔流入南丫海峽。靠近置富花園一方,屋宇較為整齊和美觀;水渠另一邊,則仍舊多是用鋅鐵搭建而成的簡單邨屋,而且亦有部份地方,被邨民闢作栽花和種菜場地。

  邨民是從五湖四海而來,部份與牛奶公司職工有連繫。沒有祠堂,沒有一姓獨大。二戰前與戰後,邨民大多數養豬為業,亦有養雞和養鴿。邨裡有私校,老師是姓盛的。初期居民是用鐵皮木板蓋屋,後來收入漸多,進而用三合土改建屋舍。上世紀五十年代,香港工業開始起飛,邨民轉而投向工廠做工,飼養豬雞行業,日漸式微。邨內街道狹窄,不利於消防車進入,幸而邨民自律性頗高,同時邨民多養狗防盜,邨民頗有互助精神,值得稱讚。

 


返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