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區的橫街──戲院里

*鄭寶鴻 | 2008年06月

  在19世紀,中區皇后大道中與德輔道中之間,有十多條小巷式的橫街,當中包括昭隆街、利源東西街、中國街及稱為「鴨蛋街」的永勝街等。但十分奇怪,這些街道之中最寬闊的一條,卻被命名為「戲院里」。


源於「香港影畫戲院」

  這些橫街兩旁的樓宇,大部分於19世紀時為私人(大部分為富有的華商)所購得,因而享有街道的命名權,所以街名均為華人所期望的興隆、永吉、永安、永勝等。迄至1900年,這些街道仍為私人所管理的所謂「私家街」,稍後才交予政府管理。 

  試說最東的「戲院里」,其名字是源於1910年代初的「香港影畫戲院」,早期為最豪華的戲院之一,港督亦為座上客。有一段時期,亦租下東面的高等法院舊址,作臨時放映場以擴充營業,迄至該屋宇於1921年售出,以興建「華人行」為止。香港影畫戲院亦於1924年改建為皇后戲院。 

  皇后戲院於1961年再度重建落成,一直營業至今,目前為中西區唯一的大型戲院。至於華人行,亦於1970年代末重建為一新型寫字樓大廈。 


惠羅公司「來路」百貨

  在戲院里位於德輔道中的一端,於1920年代有一間「惠羅公司」發售「來路」百貨。「惠羅」在日佔時期改為「玉屋百貨」,不時在此舉辦「皇軍戰功」的圖片展覽。1950年代,「惠羅」改建為德成大廈。 

  至於皇后戲院背後,早期為鐵行輪船公司。1920年代中,鐵行遷往其對面德輔道中的新廈之後,原址後來改為永安銀行。


白領「蛇竇」樂香園
 
  在戲院里的中段,有一座於1920年代落成的畢打行。早期,不少大機構如捷成洋行等,亦在畢打行辦公。

  在畢打的地庫,有一間「欖勿拍賣行」,在拍賣行的門前,有若干間配匙、刻圖章、織補的檔口,成為中環的特色,現在仍然保留。

  在畢打行樓下現時「上海灘」的左鄰,長時期有一間被稱為「蛇竇」的「樂香園咖啡室」,為中環上班一族的休閒和「充電」的勝地。除咖啡、奶茶和「鴛鴦」外,該店的雞批、蛋撻和烘bun等,亦令人難忘。 

圖片說明


由香港影畫戲院於1924年改建成的皇后戲院,約1952年。


約1915年的「香港影畫戲院」。

 


返回頁首